2007-01-29

音乐搜索引擎

  首先要声明的是,下面要介绍的音乐搜索引擎并不是指传统的音乐搜索。传统的音乐搜索是通过匹配歌曲、歌手名或歌词内容而返回相关结果,本质上,它们依然只是一种文本搜索,比如Google的音乐搜索功能百度MP3搜索等。下面要介绍的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搜索引擎,即"用音乐搜索音乐"。很明显,我们经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某天坐公车上班时,电台里播放了一首很好听的歌,但你不知道它的歌名,你只记得一小段旋律和一两句不太确定的歌词而已。当然,如果你记得足够多正确的歌词,你就可以上网把相关的歌曲找出来。但通常的结果是等你下班回家再想起这件事时,留在脑海里的可能只剩下几个音符了。怎样才能把歌曲给找出来呢?可不可以自己对着电脑的麦克风哼一小段甚至是直接用键盘弹几下就能找到想要的歌曲呢?这就是下面的音乐搜索引擎试图要实现的。

1.Midomi

这是由Philipp介绍的一个音乐搜索引擎,它的最大特点是允许你自己对着电脑麦克风哼唱一小段歌曲旋律,然后它会根据这些声音把相关的歌曲给找出来。歌曲可以是歌手的原唱作品,也可以是该网站用户翻唱的版本。

2.SongTapper

Tony Ruscoe推荐了这个网站。你甚至可以只敲打键盘上的空格键,把心中的歌曲的大概节奏给敲出来即可,它会帮你把相关歌曲找出来。当然,如果有条件,敲打节奏的同时大声地跟着唱一小段,对于找到更准确的结果还有进一步的帮助。

3.TuneSpotting

这是由Dave推荐的一个音乐搜索引擎,你可以通过键盘把音乐旋律弹出来,如果你备具足够的音乐知识,你还可以直接把准确音符给写出来,以更好地搜索相关的音乐。如果你不想这么麻烦,直接在该网站上听听它的音乐数据库里的不同旋律也是不错的选择。

4.ThemeFinder

这个音乐搜索引擎只面向具备专业音乐知识的用户,因为你要准确地输入相关的音乐参数才能进行搜索。

5.Musipedia

开放式的音乐百科。你可以在Musipedia上面通过使用钢琴键盘弹奏旋律、哼唱歌曲或者单纯在键盘上敲打节奏来搜索音乐,当然,你还可以直接输入准确的音符来搜索,感觉就像是上面几种音乐搜索引擎的功能集合一样。这是由Jim C.推荐的。

  一定还有其它的音乐搜索引擎,如果你也想推荐,不妨在本文后留言,我会补充上这里。

  感觉Google早就应该推出这样的搜索功能才对,因为这个功能实在太有用了。Google拥有最庞大的搜索用户群,通过这样的音乐搜索功能,再和唱片公司合作,应该有不错的"钱景"。

这篇文章是从“幻灭的麦克风”上转的,我周末的时候想到了这个想法,没想到真的就有人已经实现了。这个世界真是太神奇了。


Blogged with Flock

2007-01-28

地铁新规划

http://www.newsmth.net/att.php?p.309.782977.5867.jpg

2007-01-25

杯子和水的故事

杯子:“我寂寞,我需要水,给我点水吧。”

主人:“好吧,拥有了想要的水,你就不寂寞了吗?”

杯子:“应该是吧。”

主人把开水倒进了杯子里。

水很热,杯子感到自己快被融化了,杯子想,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

水变温了,杯子感觉很舒服,杯子想,这就是生活的感觉吧。

水变凉了,杯子害怕了,怕什么他也不知道,杯子想,这就是失去的滋味吧。

水凉透了,杯子绝望了,杯子想,这就是缘分的“杰作”吧。

杯子:“主人,快把水倒出去,我不需要了。”

主人不在。杯子感觉自己压抑死了,可恶的水,凉凉的,放在心里,感觉好难过。

杯子奋力一晃,水终于走出了杯子心里,杯子好开心,突然,杯子掉在了地上。

杯子碎了,临死前,看见了,它心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有水的痕迹,它才知道,它爱水,它是如此的爱着水,可是,它再也无法把水完整的放在心里了。

杯子哭了,它的眼泪和水溶在一起,奢望着能用最后的力量再去爱水一次。

刚认识老婆的时候给她见过这个故事,挺感动的。

Blogged with Flock

2007-01-19

长远感

在方军商业日记中看到这两片小文,跟我前一段的思考有点关系,转贴一下。

1、企业的角度

曾有朋友说,做的工作中,80-90%都是没用的,但这并不表示工作没有价值,因为抓住那最重要的10%甚至1%,就足够了。

想起他这个观点,是因为我发现,对一家公司特别是知识型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有长远感。唯有有长远感,才能抓住那10%。

生产型的公司,人工作多长时间,就产生多大产值、价值。知识型的公司,不是这样的,一个做两年计划的人,与一个只做半年计划的人,或一个随时准备转换工作的人,他们的产出是截然不同的。

现在知识型员工,已经不太可能再一家公司工作十年、二十年。也很少有人有这样的预期了。但是,如果一家公司能够让重要员工产生这样的预期和远景,那是公司最大的财富。

对一个知识型员工来讲,如果他一年的开头说,我还要在这儿工作一年,第二年的开头,他或许还会说,我还在这儿工作一年。这和他头一年就说,我要在这儿工作两年,按两年做计划,是完全不一样的。

查尔斯·汉迪在《饥饿的灵魂》中提到收购投行、广告公司、咨询公司这类知识型组织时说,收购者“最主要的是买下一个希望,希望过去在这儿工作的最优秀的人才,能够留下来为新企业继续效命。”

你没法拥有这些人才,你只能用长远感来留住这些人才。留住了他们的心,让他们做长期计划,企业和个人才可能从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2、个人的角度

对一家公司特别是知识型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有长远感,长远感才能让知识型员工发挥最大的效能。

不过,公司组织让员工有长远感这样的期待是一回事,真实情况是另外一回事,或者说,从个人的角度看,这是另外一回事。对于个人来说,光关注当前的工作,被当前组织的长远感所影响,失去与外面的世界的联系,绝非幸事。

查尔斯·汉迪在《饥饿的灵魂》(1998年)曾引述数据说,英国人在一家公司工作的平均时间是六年。“一份全职工作即是连续6年的工作。”“再没没有任何人能死心塌地地把自己的人生完全交给一个组织,即便有,也顶多6年而已。”

在《饥饿的灵魂》中,汉迪还长篇引述哲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再度孤独》(Alone again: Ethics After Certainty)对这个时代的描述:

在这样的世界,明智且审慎的做法是不做长期计划,也不投资于遥远的未来;决不能被任何特定的地方、群体或理想绑死,即使是为了自己的形象也不必如此,因为 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仍然载浮载沉,难以安定,而且根本无法安定下来;让今天的选择做指引才是睿智之举,别妄想什么要掌控未来,也别献身于任何虚无飘渺的东 西。换句话说,“深谋远虑”指的就是现在,而且往往也就是避免“承诺”的意思。机会敲门的时候,一定要能自由来去;机会不再之时,也要能抽身离开。

鲍曼以指引的口吻写这段话,其实是反话,汉迪写道,“他(鲍曼)实在看不惯我们现在变得除了自己之外,越来越不属于任何人,也越来越不肯做任何承诺。”

不过,如何应对这种困境,不管是鲍曼还是汉迪,都没有给出答案。他们这样做是对的,因为选择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没有完美、绝对正确的答案。

Blogged with Flock

2007-01-16

爱妻

周末在家看CCTV-6,在放刘伟强导演的“华英雄”,我和老婆坐在阳台上边晒太阳边看。

故事情节还是可以,看到华英雄的妻子因为分娩时出血过多而死,华英雄在她的墓碑上刻上“爱妻洁瑜之墓”。这时老婆探过身子,看着我说:“老公,将来你也会给我刻上‘爱妻’两个字吧?”,然后就又接着看了。

老婆问完当时觉得没什么,认为老婆是在说笑。过了一会儿不知道受到电影的感染,还是泪腺比较丰富,想到老婆这些话,感到很深很深的凄凉和悲伤,眼里竟然有些湿润。感觉老婆那一会儿也有些不平静,但却不敢回头看她,怕她看到我眼中的泪光。

老婆这时好像也感觉到我这边比较异常,扭头看我时,发现我的右眼角有泪水,拍着我说:“你这是怎么啦?”,给我擦着眼泪时,她自己的眼泪也流了下来。

去年年初老婆老婆因病做手术,在进手术室前,老婆的泪水不断的往下流,我虽然也努力控制着,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好了,不写这些了,挺不吉利的。

Blogged with Flock

拖延法则

很多人常常面临这样的情况:本来手头有一大堆工作要做却故意拖延,上网去看看新浪的娱乐或者浏览热门贴的评论,要么干脆写日志。我们拖延重要的事 情,像吸毒那样同时带有的负罪感和快感。这种拖延的吸引力在心理学上称之为hyperbolic time discounting(连续时间折扣),拖延的奖励相比浪费的是不对称的。换句话说拖延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一位MIT的教授发现他如果让学生自己制定作业的最终期限(deadlines),学生自己会抵制拖延。当然一个问题是学生设置的最终期限是宽裕的,有弹性而非最佳。多数有拖拉习惯的人的经验是提早开始工作。

Calgary大学教授Piers Steel(这位博士可能也许大概是拖延研究领域的权威)在《心理学报告》(Psychological Bulletin)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标题为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 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这项研究总结出几条让人吃惊的结论:
大多数人的新年许愿注定是失败的
大多数自助指南是完全错误的,它们认为完美主义是做事拖延的根源(为了把事情做的更完美,在时间上就...)
拖延(Procrastination)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来解释。" 这项研究整整花了十年时间,但是没有迹象显示在研究开始之前它经过了多数次拖延。 文章指出:" 从本质上而言,拖延者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事实上能完成的任务的期待并不高。完美主义者并不是不会犯错,完美主义者也会拖延,但是他们对拖延的过程表现的十分焦虑。"

Blogged with Flock

所有的理论都是谎言

一个关于数学与物理的谈话里,看到毕加索的一句名言:Theories are lies that help us to see the truth! 和我一直来的观念如此一致!

只有沉默,或者禅宗公案那样对答,才能不说谎——但是我们需要那些谎言。

想起在学校时一个场景。学校的醒目位置上有一个大时钟,但常常是停止不工作的。我们说,至少它每天有两次是完全准确的;而其它正常工作的钟表从没有完全准确的时候。

我们可以把一块停掉的表放在博物馆里,说这是世界上最准确的表。但是我们确实需要一块时时刻刻有误差,但是勤勤恳恳工作的手表啊。

Blogged with Flock

2007-01-12

打乒乓

这一段时间突然打乒乓球上瘾了。每天中午吃完饭拍两下再去干活儿。晚上下班了没事也打一会儿。有一次竟然打得忘了时间,打到11点多,后来有人提醒才赶紧回家。

前一段公司打乒乓球比赛,我每天路过看到别人打都没有兴趣看,现在那些人都不打了,我倒喜欢上了。幸好还有陪我打的,而且跟我水平差不多。要是比我强太多,我也可能打两次就没信心了。:)这两天感觉基本恢复了,能够跟人持续几个回合了。

兴致倒是起来了,身体却不行了。可能是每次打球出一身汗,一出去被风一吹就凉透了。也赶上这一段的流感,晚上睡觉的时候感觉很难受啊,鼻子里疼啊,好像还有往喉咙发展的趋势。老天爷保佑啊,快让我的感冒好了吧!:)


Blogged with Flock

公交降价的后果

1、坐车的人多了。我有的同事以前坐车不说轻松吧,至少能上去。现在呢,连过几辆车,挤的都上不去。这应该就是北京政府希望看到的结果。为了2008的交通,可谓煞费苦心啊。

2、坐短途的人多了。很多人连一站地都坐公交,反正才四毛钱。我现在也是,以前从城铁走到公司,现在看到车就上。:)

3、小偷多了。人多就会招来小偷,有些小偷在上车时下手,有些上车得手以后马上下车。今天听同事说这两天坐公交看到很多人丢手机。

由于要跟老婆一起回,我坐公交相对较少,坐过两次还没看到丢东西的。唯一让我记忆尤深的是在西三旗丢的钱包。


Blogged with Flock

2007-01-10

从“越狱者”身上学到的

1、Michael Scofield   头脑。我理解的头脑,应该是智慧+冷静。作为这部戏的主角,导演很慷慨的把两点品质都赋予了Michael,他的智慧和冷静是贯穿始终的,近乎完美.
2、Lincoln Burrows勇气。在整部戏中,Lincoln 应该是最有男子汉气质的人了。他明知有圈套还是要去救出儿子;当监狱暴乱他遭遇T-Bag一伙时,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勇敢的搏斗,毫无惧色。 如果你失去了财富,那你失去了一点;如果你失去了名誉,那你失去了很多;如果你失去了勇气,那你把一切都失去了。
3、Benjamin Franklin责任。作为一名美国军人,当他发现虐囚事件时,勇敢的站出来揭露,结果被迫害(当然在中国,不要学他这一点,否则会死的很难看);当他为了生计去给别人开偷来的卡车被抓时,为了不让妻子担心和维护在女儿心中的形象,扔谎称在服役,而独自承受坐牢的痛苦;为了和妻女团聚,冒着极大的风险越狱。有责任感的男人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也不会抛弃他,看看那些帮助他妻子和女儿逃亡的黑人铁哥们吧。
4、John Abruzzi尊严。因为那句著名的临终遗言:“我只向上帝下跪,但他不在这里。”当你赢得了尊严,也就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包括你的对手。
5、David Apolskis忠诚。虽然开始David 处于对鸡奸的恐惧和汉堡的诱惑,曾经出卖过Michael他们,但当时他并不是他们中的一员,而且Michael警告T-Bag不要打他的主意这件事情,他似乎也并不知道。在最后,当他被FBI抓获时,他没有背叛自己的朋友,毅然的选择了忠诚。   我们都看到了FBI给他开出的价码:不追究他的越狱行为,并送他到一所高级监狱去服刑。的确如果他供出Michael他们,这种“重大立功表现”是很有可能得到这些的。我想当他敲开那个同车的漂亮姑娘的家门时,他一定知道这对他意味着什么,毕竟他一共只被判了2年的刑期。
6、Theodore Bagwell信念。作为最不受欢迎的一个同伴,他一开始就是被越狱小组排斥的,他是以差点杀死John Abruzzi为代价才保住了这张票,而且刚逃出监狱,就失去了一只手。 两次失去左手的是他,两次得到巨款也是他,别人都有朋友、家人帮忙或陪伴,只有他是孤独的,但他就凭着求生的信念,勇敢的活了下来。
7、Fernando Sucre浪漫。作为一个只剩下16个月刑期的犯人,他越狱的理由竟然是怀孕的女友要和别人结婚。当他骑着朋友的大哈雷去拉斯维加斯准备在婚礼上把女友抢回来时,每个女人也许都在想:我要是他的女友该多幸福啊。
8、Sara Tancredi敬业。当监狱开始暴乱的时候,她不顾警卫队长的劝告,执意进去抢救一个中暑的犯人;当生命垂危的John Abruzzi被送往直升飞机时,是她陪在旁边焦急但是很不失冷静的不断呼喊:“John,坚持住,呼吸,坚持住,你会没事的。”在那一刻,我觉得这个恶贯满盈的犯人更象她的亲人,那也是Sara最美的时候。大家可以去看看,在第1季第13集一开始,那一刻,Sara就象一个天使.

老婆喜欢看《越狱》,贴一篇!:)

Blogged with Flock

说出你的想法

看“大潘的网志”,有一段话说得很有道理:

    很多事情,其实说出来就变得很简单了
    有些误会,捅破了,其实就没有什么了
    有些错误和不妥,承认了、道歉了,也就释怀了
    ... ...
    很多东西,讲出来,就真的简单了
    不管是感情上的、生活上的、工作上的、朋友间的

确实,很多时候,有些不愉快的事憋在心里,即便只有那么一两件,时间久了,就会无限的放大,让你觉得有很多的不愉快。这时如果把这些不愉快说出来,才发现才这些啊?心里的负担就减轻很多。

所以,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家庭,一个团队的成员之间的沟通也一样。

抓虾

Blogged with Flock

2007-01-09

发哥的批评

之前看《三联生活周刊》“拍大片 挣大钱”封面报道时,就看到记者用很不懈的语气写道,周润发按照好莱坞的方式工作,连路上堵车都要计算工时,这大概反映了传递出这个信息的人也就是制片方的态度。想起这句话,是今天看到周润发的另一个消息,他出来批评内地合约精神。

今天的消息是,因为周润发没有到内地参加《黄金甲》的宣传,张伟平连番指责,周润发不得不出来回应。他解释说,我做这行这么久,怎么会不肯作宣传,之前我都帮这戏去过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宣传,没有去内地宣传是因为投资这部戏的香港老板江志强叫我不用去,当时我听到这个安排很意外,因为内地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但我只是演员,老板要求我只好遵从,后来张伟平走出来骂,我真的是不知他和江老板之间发生什么事。”

他还有一个回应,“每个演员在市场上有本身的身价,我去好莱坞拍戏和在亚洲地区拍戏都是用同一份合约,合作是你情我愿,有问题是不是应该在签约前讲清楚,这是合约精神。为什么要拍完戏才走出来骂,而且这部戏又不是亏钱,还走出来骂什么鬼,我真是第一次见制作人这样走出来指责演员,佩服!佩服!以后要跟张先生多多学习。”

说实话,要支持还是要支持周润发,合同是你请我愿,签了合同,合同怎么样就怎么样。否则,周润发拿那么多报酬是不是都不应该了,因为比起来,其他人比他少多了。当然这一点早就没有争议了,因为他有价值。现在的问题,其实也就这么简单。


Blogged with Flock

2007-01-08

为什么会有艺术?

前一段时间看芭蕾,看着演员美妙的舞姿,听着动听的音乐,有一种享受的感觉。进而联想到我们的开发,什么时候能产生艺术?需不需要艺术?需要什么样的艺术?

今天看互联网周刊,发现一篇文章:艺术的消亡,里面有一段挺有道理:

任何事物都有产生的,也都会消亡。艺术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远存在。产生和消亡都有其条件。艺术产生的条件,就是生活被异化,生活不再美;而生活一旦复归人本,生活本身美,艺术就会消亡。那时艺术家还在,只是边缘人物;鼓瑟吹笙,不过自娱自乐。

感觉说得非常有道理,当我们完全的生活化,完全按照我们的本性去生活,内心也不会有太多追求极致的审美,那时艺术也就逐渐消亡。但问题是,这个社会不会全部都一样的,我们的社会永远会充满很多的不平等,永远都会有人不满意。所以艺术也会一直存在,只是艺术的形式会不断变化。

我自己也有切身感受,在我远在他乡读书、考研时,内心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那段时间听到的音乐也非常有感觉,觉得我那时离艺术非常近,现在工作了,生活也好些了,有老婆有家了,生活非常安定,也就是说更加生活化了,感觉离艺术也远了。

以前老婆很喜欢听古典音乐,很多西方的音乐,中国的古典音乐都非常熟悉,但现在很少听了,因为她现在“正生活在幸福之中”。至于前一段时间看芭蕾,那时两码事,可以把看芭蕾看成一种娱乐。:)

Blogged with Flock

一个失业的中年人

在早报上看到一篇帖子 ,是一个中年失业的男人给报社发的信件。我现在虽然还在年轻力壮的时期,也和年轻时的这个年轻人一样,充满理想和抱负。我能够承受失败和挫折,但我以后呢?我的中年是否也会遇到类似的遭遇呢?我已经三十多了,考虑这个问题也不能算早了。

怎么才能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呢?我想有以下的途径:
1、趁现在年轻,赶紧挣钱,准备好以后的养老金以后,就可以不用发愁没有工作怎么办了。挣钱的途径呢?工资是一种,但靠现在的一点工资,到时不一定够用。 所以要争取高薪水,对发展是否有利则另当别论了。还有一种途径,就是创业,自己当老板,如果自己有幸可以干起来,养老当然不成问题。但问题是,现在还没有 合适的时机。
2、提高竞争力,到那个时候我所在的地方离不开我,或者离开我需要付出代价,那样也可以保证养老的问题。

想来想去,还是没有什么完全之策。这些东西应该都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还是好好干吧,现在争取能够实现第二条。:)

附:中年失业苦难言

我现年56岁,在去年8月左右因服务的机场公司改组而辞职,之后,我尝试通过西南社理会、华社自助理事会、中区社理会、老人联会、职工总会觅职,甚至请求国会议员协助,但都无法再找到一份工作。

我受过大学教育,只要求一份工作做。我曾经担任过居委会主席、公民咨询委员会委员、福利委员会财政等等,但如今我失业了,所受到的遭遇和多数五十岁开外者 一样。所谓的协助是分配给我们洗碗、洗厕所、清洁工或者保安人员的工作。我们再穷也要穷得有骨气。我尝试自己到就业市场上找工作,但皆因年龄或资历而被挡 在门外。这样的年龄歧视已经越来越严重了。

年轻时还可以拼搏,我们无怨,我们积极的自我提升,把每次的挫折,视为磨练和挑战。但年老了,需要一张渔网,能够自己捕鱼,却找不到这样的机会。中年以 上、受过高等教育者如我,如今失业,就业无门,我感到悲痛。公积金会用完,储蓄和保险也会用尽,再加上寿命又如此长,茫茫人生,慈善机构再多也救济不了老 化的人口。

Blogged with Flock

维持心理平衡十要诀

1、对自己不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负目标定得太高,根本实现不了,于是终日抑郁不欢,这实际上是自寻烦恼;有些人对自己所做的事 情要求十全十美,有时近乎苛刻,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 取得的成就,心情就会自然舒畅。

2、不要处处与人争斗。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与人争斗,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人际之间应和谐相处,只要你不敌视别人,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

3、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妻子盼望丈夫飞黄腾达,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这似乎是人之常情。然而,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便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

4、暂离困境。在现实中,受到挫折时,应该暂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打球读书、欣赏等,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5.适当让步。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非原则问题方面无需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6.对人表示善意。生活中被人排斥常常是因为别人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示自己的善意,诚挚地谈谈友情,伸出友谊之手,自然就会朋友多,隔阂少,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

7.找人倾诉烦恼。生活中的烦恼是常事,把所有的烦恼都闷在心里,只会令人抑郁苦闷,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向知己好友倾诉,心情会顿感舒畅。

8.帮助别人做事。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仅可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表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和快乐。

9.积极娱乐。生活中适当娱乐,不但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还能增长新的知识和乐趣。

10.知足常乐。不论是荣与辱、升与降、得与失,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荣辱不惊,淡泊名利,做到心理平衡是极大的快乐。


Blogged with Flock

以后多写点专业方面的文章

前几天老岳父打电话,说我的博客写的挺好,建议我多写点专业方面的文章,积累的多了以后可以在其看上发表。呵呵,岳父是老师出身,对文章看的比较中。我呢,一直认为我们做的都是一些技术方面的东西,比较琐碎,没有一定的高度,写出来也没地方发表。所以也就没有写过。还有一个原因,平常干得都是这些东西,没事儿了想看点别的,写点有意思的出来。

不过,想想写点技术性的文章也行,一方面是总结,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协作能力。在写作的过程中获取还能启发点灵感什么的。就这么定了!:)

Blogged with Flock

可以使用flock写博客了!

不错不错。

原来还想baidu的博客能快些,但现在在公司一直打不开,没办法,只好转移阵地啦。



Blogged with F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