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26

孕育小记 - 防辐射

按说科技越发达,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越深,我们的恐惧就会减少。但现在刚好相反,我们知道的东西越多,反而越恐惧。

比如辐射,我们本来一直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波中,比如光波,声波等等,这些波有长波,有短波,高频的,低频的。手机、无绳电话、电视、微波炉、电磁炉,无线路由器,各种各样的我们经常使用的东西,都是使用波的一个频段,实现特定的功能。

这些也是我们科技方便生活的一个力证。但问题随之而来,有些科学证据表明,一些我们经常使用的波对人体有伤害。但问题是接触多长时间会有伤害?什么样的人受影响最大?这些伤害我们是否可以修复?

可能那些科学家已经把这些东西搞清楚了,但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都是一些笼统的说法。问题随之而来,既然有伤害,我们能不用么?我想这些专家应该是提出解决办法,既然这个频段的电磁波对人体有伤害,那我们能不能还一个波段?等等

另外,对于我们比较重要的事情,比如怀孕,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我们要为下一代的健康负责。但由于工作关系,我们又避免不了接触这些辐射,只好使用一些商家宣传的防辐射服,但国家也没有一个相关的标准,这些服装厂家都宣称自己的服装是防辐射的,问题是能防哪些辐射?我怎么知道是否达标?他们的测试是否充分?

虽然对这些都不信任,但现实就是这样,又不能不用,只好选择大家用的最多的一种了,只要别人没说这种有问题,那就算没问题吧。:)


Blogged with Flock

务虚之空

这段时间看大潘的网志,觉得这家伙越来越倾向于形而上的东西,可能很长时间没有从事技术工作,便想从以前的一些经验中总结出一些东西,但总结的方式感觉有点问题,那就是套用一些以前的理论和方法,比如中国的阴阳五行、外国的敏捷等等。下午看一篇车评中有下面一些文字,觉得挺对的:

中国文化内核里面有一种比较可怕的“空”,这种务虚的价值取向,在禅宗那里表现得十分鲜明,便是道家, 也有鲜明的痕迹。“空”之于智慧说,则显于悟,且不论是渐悟还是顿悟,一但是悟开去了,人便是超凡脱俗了。所以悟道的人,情愿深山面壁它十年,以求开悟, 却也不去修炼一门技艺,从事农桑或工匠的事业。

总结经验是对的,但如何总结,需要琢磨。

Blogged with Flock

2007-02-25

开会抹杀创造力?

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海因莱因(Robert Heinlein)曾说过,会议是宇宙里唯一的生活方式,它有三个或更多的胃但没有脑袋。

MSNBC的一篇文章认为他的话从统计学上而言可能没错,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会议是抹杀创造力最佳地点。 当你处在会议中的时候,你并不是真的变蠢,而是失去创造力。

人类是具有合作精神的灵长类动物。科学家们认为这也许能够很好的说明广告的作用。比如你想买礼 品,明明有更好的选择,你却很有可能去买在电视里不断轰炸屏幕的脑白金。每个人心中其实都有无穷的想法,但在开会的时候却会不由自主的受到谈话产生的暗示 的影响。

也许在作出一致决定之前,应该先充分考虑自己的想法。

Blogged with Flock

2007-02-20

孕育小记-等待

和老婆05年8月领证,春节结婚。办事的时候,两家的老人都盼望着我们来年春节能够三个人回家过年。
而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想法,也就没有采取安全措施。可能正是这一点,才导致后来老婆的宫外孕。往事不堪回首,这里就不说太多了。等以后有时间了再详细记录一下吧。
由于老婆刚换了工作,在面试时说要工作一年再考虑要孩子,而且也要在这一年表现表现,所以我们去年也就非常注意。
很快一年过去了,老婆在元旦前后就商量说要一个。我们就开始看这方面的书,老婆也开始吃叶酸片。本来老婆认为自己一边的输卵管有问题,概率减少一半。谁知在我们不采取措施的第一个月,老婆就怀上了。看来我们的身体都没有问题,在刚结婚时经验不足才导致那次事故。
2月9号早上,我看到老婆起床以后拿了一片试纸到厕所。老婆做完试验也没说什么。我也没有太在意,而且时间比较紧,起床以后马上就吃饭上班去了。
下午的时候,老婆给我打来电话,说中午去海淀妇幼保健院,检查结果说已经怀孕了。但不能确认是否宫外孕。由于有上次的教训,我们这次特别注意。但现在也没办法,时间尚早,医生也没有办法。那就只有过几天再去检查了。
那几天我正忙着买火车票,听到这个消息,我觉得这个年是不能回老家过了。因为现在不能确定胎位是否正常;另外,即使怀孕正常,也不能经受长途奔波。所以,再三权衡之下,我们这个春节就不回去了。打电话给家里,他们也表示理解,也很高兴。再过几个月就当爷爷奶奶了,一个春节不在一起过,有什么关系呢!J
不过现在还是不确定是否宫外孕,心还是悬着。2月14号情人节这天又去了一趟医院,那位专家医生一句话又把我们送出来了,还没到时间,让16号再去检查。没办法,人家是专家,回去吧。虽然医生说现在还没有流血说明不是宫外孕,但没有做B超,我和老婆的心还悬着。
那天下午我去中关村图书大厦买了两本怀孕方面的书:怀孕指南、孕妇营养食谱。前一段看的书都是从国家图书馆借的,不适合长期查阅,而且也不能在上面写东西,干脆就买一本。晚上送妹妹回家。正好是情人节,也是她的生日。我们就在知春路城铁附近的口福居吃了火锅。
老婆第二天还要上班,我就去城北市场买了很多菜和水果。看现在的进度,这个春节估计是吃不完了。J 晚上我去大中看豆浆机,老婆下班以后也一起去看。尝他们做出来的豆浆,味道还真不错,老婆连喝三杯。不过那天没有买,因为他们一点都给不便宜。在田老师吃饭的时候,看报纸上说清河、马甸大中有活动,小家电300元以上送电水壶,比这边优惠多了。所以决定16号从医院出来顺路就去马甸。
由于不能回家了,原来买的返程票也就没有用了,再不卖就卖不了了,很多人都要放假回家了。就在网上发了几个帖子,当天就有人要了。不过郁闷的是,虽然后来我很注意,把这些帖子修改电话号码并且删掉,后来还是不断有人打来骚扰电话。看来这个kooxoo还是做的不完善啊,怎么里面已经没有连接信息了还把摘要显示出来呢?
16号是大年二十九,去年的二十九是我和老婆在我们河南老家结婚的日子,不过去年没有三十。我和老婆也没有按照这个过结婚纪念日,而且在她家也办了一次,这两次都是仪式,我们真正结婚的日子应该是领证的日子。虽然这样,今天对我们来说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天我们就要确认我们的Baby是否安全到达子宫,她(他)在未来10个月内成长发育的地方。
这天老婆已经放假了,睡了个懒觉,快到中午了才出发,到医院的时候医生已经下班去吃饭了,下午一点上班,我们就去外面的吉野家吃了点饭。回到医院等了一会儿医生就上班了。
老婆进去以后,我的心虽然比较平静,但也有几许忐忑,虽然根据经验,宫外孕的可能性很小,但毕竟没有经过仪器的确认。结果马上就要出来了,等待吧。
时间不长,老婆出来了,把检查结果拿给我看。没看上面的数据,我马上看下面的结论:宫内早孕。不出所料,一切正常。
然后看上面的B超显示图里,一个瓜子大小的黑点,应该就是我们的Baby了。现在应该还带着尾巴呢。J 看下面的数据,现在还只有1cm大小,时间是4周+,看来已经一个月了。
好了,现在可以放心了。我的好baby,在妈妈的子宫里好好长身体啊,再过9个月你就可以见到我们啦。现在还没给你起名字呢,叫你什么好呢?等我跟你妈妈商量一下,马上给你起个乳名啊。
从医院出来,我们坐车到老婆公司拿了她落在公司的那本“怀孕指南”,然后坐车到马甸,顺路先到国美看了一下,也有那天我们看到那个豆浆机,有个人买了好几台,问那个人说打了95折。我们看了两眼就去旁边的大中了。谁知大中的服务员说不知道报纸上说的优惠活动,让去找经理。我们费了半天的力气,终于找到经理,经理也承认有活动,来到下面找到服务员,服务员给厂家打电话,最终说不参加活动,而且待理不理的,服务态度非常差劲。我们就离开大中到国美,想要他们95折卖,谁知那个服务员说那个人买的多,就打95折,一台不能打,后来磨了半天,说怕经理说他不打折卖不出东西。虽然后来去找经理,最终还是只是便宜了15块钱,最终价钱是444,数字很不吉利,所以又降一块钱,443块钱成交。好啦,以后每天又有豆浆喝了!
第二天就要过年了。新的一年,我充满期待。

孕育小记-前言

孕者,运也。
每个生命的诞生都充满了偶然因素。
两个有缘人偶然走到了一起,在经过恋爱长跑之后结合;
数亿的精子在经过长途跋涉之后,能够到达目的地的只有几百个,但只有一个能够与卵子结合;这个偶然的结合决定了胎儿的性别、生理、心理等很多的先天素质;
怀孕之后,还有很多的偶然因素决定着这个胎儿是否能够顺利的降生;
所以,胎儿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发出第一声啼哭,是需要很多的运气的。
对于有孕在身的母亲来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见怀孕乃是一件非常辛苦之事。
她们体会着小生命的孕育和成长带来的欢乐,也在默默忍受着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痛苦。
作为一个即将为人父的懵懂青年,对于发生在老婆身上的一切不能提供更多的帮助,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她能够尽量少的受到不良的影响。
作为过程的亲历者,也有责任将我的所见、所想记录下来,也算是对老婆的一种敬意吧。

2007-02-10

【转】生活中的贝勃定律

有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个人右手放着300克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时才会觉得有些重。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也就是说,原来的砝码越重,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
庄评:这种现象被称为“贝勃定律”。在我们的生活中,“贝勃定律”也随处可见。亲人朋友对我们的关爱,我们习以为常;陌生人的一点帮助,我们就感激不已。这就是“贝勃定律”在起作用。对于亲人朋友,我们对他们的关爱习以为常,期望值很高。有时他们少了一点关爱,我们甚至会恶言相向。对于陌生人,我们没有抱着多大的期望,因此,他们的一点点帮助,我们都感动不已。
事实上,对于陌生人的帮助,我们报以适当的感动。对于亲友的帮助,我们就应该报以更大的感恩。
推而广之,朋友们,对于大自然赠予的阳光、清风、明月,我们是不是已经习以为常?对于人生的宝贵,我们是不是已经习以为常?朋友们,珍惜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身边的亲人朋友吧!

2007-02-06

[转]知识的人情味

“为什么夜空漆黑一片,而不是明如白昼?”,这个问题提得怪,但千万不要以为这又是谁在玩什么“脑筋急转弯”的无聊游戏,须知发问者是19世 纪德国物理学家奥伯斯,而且这一怪问题被称为“奥伯斯佯谬”,至今尚无确解。奥伯斯发问的思路大致是这样的,既然太阳这一颗恒星的光,能使地球有白天,为 什么夜空包括许多恒星在内的繁星,发出的光的总和都不能把地球照亮呢?听明白了这一问题,每位有脑筋的人,只要他的脑筋还没有被那些“急转弯”扭成“麻花 纠”,都不能不承认,这个问题问得不只有理,而且有趣。

再举一例。德国的物理学家鲁道夫·基彭哈恩在《千亿个太阳》一书中谈到,天体紧缩到光线都不能逃逸所要求的临界半径称为“史瓦西半径”。任何物体的“史瓦西半径”都可以推算出来。太阳的“史瓦西半径”约为三公里,人的“史瓦西半径”如以厘米为单位,为小数点后的第22位数,也就是说,当人被压成这么大一丁点时,他也就成了一个“黑洞”。这样以人体为例来谈令人生畏的“黑洞理论”,听起来不只通俗,而且有趣。

我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即知识其实是很贴近人心的,它不只有用,而且有趣,很有人情味,因而求知的过程应当、而且完全可以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

不幸的是,几乎每个中国人束发就学伊始,便要受到“头悬梁、锥剌股”的恐吓,而且还真兑现。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那不计其数的考试的滋味,已不是“头悬梁”,而是“足悬梁”——倒悬,甚至还时不时闹出“颈悬梁”的悲剧。

校 园的情况如此,校园外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一些传播知识的好场所,也总是弄得让人视为畏途。譬如动物园,原本是生物学、仿生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绝妙的知 识大观园。但我所见到的动物园,大多臭哄哄、乱糟糟,与畜牧场无异。虽然每个动物笼子上也挂了一小块牌牌,但那上面的介绍,都是几行简单的辞条式的文字, 味同嚼蜡,而且几十年不变。有人讥称动物园为“乡下人的首都”,其实即使是乡下人,去过一次,也绝不会再去第二次的。又譬如博物馆,顾名思义,应该是个融 汇百科知识的地方。但那种千篇一律的展品加标签的陈列模式,了无生气,总给人一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印象,像是进了殡仪馆。这种地方常年门可罗 雀,也就不奇怪了。

我 知道,一说起这些,马上会有人提出资金问题。但我觉得这不是问题的全部。我想,只要动物园的管理员不甘于饲养员的角色,而能意识到自己是知识的传播者,他 们还是很可以有所作为的。毕竟,不时从《动物世界》、《国家地理杂志》之类的电视片和一些妙趣横生的科普读物中摘录一些相关资料,制成图文并茂的介绍,并 花不了多少钱。同样,博物馆的管理人员也不该沦为仓库保管员,展厅除了展品标签之外,增加并适时更新一些与展品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古今中外同类展品的比 较、相关知识的介绍、乃至展品的发掘或发现过程中的趣闻轶事等等,不但花不了多少钱,不定还能留住一些回头客,增加门票收入呢。

亚 里士多德在《动物学》中将人定义为“唯一会笑的动物”,这一说法也很有趣。的确,倘若人被搞到连笑都不会笑的地步,参观动物园也就成了串门走亲戚了。如果 我们的学校、动物园、博物馆、植物园、天文馆、少年宫等场所,不再让人产生“悬梁剌股”的联想,而能使人流连忘返,甚或不时发出会心一笑,知识也就不至成 为毫无人性的异己,而能真正成为启人心智的钥匙,更有效地助人一臂之力了。

Blogged with Flock

2007-02-02

(转)房价、股市与薪情

目 前,中国人民最热烈讨论的话题莫过于两个:房价、股市。房价一路疯涨、一飞冲天、一骑绝尘,一往无前,让人仰望着几乎冲到云霄的“起售价”一阵阵的绝望; 股市则是牛气冲天,和房价卯着劲一起飙升,虽偶而也振荡调整灭灭火,但看着那总体上一路走高的曲线,挠得人心里痒痒的。不管是故作冷静地分析、研讨,还是 被情绪牵引着大喜或者大悲,它们都那么真实地存在着,压迫着你、诱惑着你,直接折磨着你的神经。

然而,出于专业的敏感,总感觉这两个问题除了影响“心情”,对于“薪情”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 如说,房价高了,为早日弄到一个安身的窝,对薪水的期望自然会提高,这种提高是在毫无其他基础的情况下的,自己的能力既没有提高,公司的业绩也未必有明显 增长。这种潜在的增长的期望,对企业自然会产生管理压力,在招聘市场上,在员工流动管理上,在每年的调薪问题上,不可能对这种完全被非管理因素刺激起的欲 望无动于衷,为达到和原来同样的激励效果或管理竞争性,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成本。这种成本体现在日益增加的新员工定薪、住房补助等方面,无形中会逐渐抬高整 体的市场薪资水平。因房价的增长和物价指数、GDP的增长、或通货膨胀率完全不成比例,使得我们通常意义上用来分析和判定升薪率的参数,在薪资期望值的膨胀下大大失去参考意义,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升薪率的成因。

而房价的提升,使很多职员做了“房奴”,其对离职率的影响却是很难直接评估的。很多员工出于购房或还贷的压力,只好为追求高薪水而跳槽,离职原因中“外部薪酬竞争性”所起作用剧烈增加。根据某顾问公司的调查数据,2006年 员工离职原因中占第一位的就为“外部薪酬竞争性”,而在我们以前的一些调查中,“有限的发展空间”、“工作内容乏味”、“上司的领导力问题”等因素是占主 要原因的。这很难说房价的疯涨没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很多人正因为做了“房奴”,担心工作若出现问题会无法持续还贷,所以对于 跳槽反而将持更为谨慎的态度。然而,我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否能力较强的,对于跳槽会更有自信?能力较弱的,将因此更加谨慎?这样很可能会产生离职 率的两极分化,能力强的更频繁流动(这个人群本来流动就频繁些,房价的压力会加强这种流动),而能力较弱的更加滞留在企业。

总 的来说,房价对薪情的影响是相对宏观的、长期的,因为一般来说,人们不管如何超然,还是不得不面对住房问题,尤其那些正在苦苦存钱准备买房,到处寻找性价 比高的出租房不断搬家的人们,那点微薄的薪水寄托着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而显然,正常情况下在公司内缓慢的升薪是远远追不上房价一路狂奔的步伐的。曾听到 某白领说,她省吃俭用存了N年 的钱准备买房,本来就差两万了,房产市场忽然一涨,两年下来,变成差二十万了。这样的事例应该说是普遍存在的,对于广大没有其它手段的一般职员来说,不以 跳槽为出口寻求快速的涨薪,还会有其他的希望吗?当然,也有些人开始寄希望于股市,恰好,中国股市也很合时宜的牛了起来。

股市进入牛市,虽然很难保证其能维持和房价高价位一样长的时间,但因此煽动起的新老股民们的热情,难免也波及到“薪情”。

但股市不像房子那样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尤其其中的风险因素使得大多数人还是望而却步。因此,股市对于薪情的影响就不能放在宏观层面了,而只能站在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管理,比如对于炒股热情高涨的员工群体,在对其激励措施的选择上,就需要考虑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股 市不可能永远是牛市,这是常识,股市有赢就一定有输,这也是常识。目前的牛市所起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它刺激着很多从未接触过股市的人也不顾一切地投了进 去,正式渠道披露的新开炒股帐户数量的激增也证明了这一点。问题在于,当一个人投身于股市时,当他月收入不过几千元却看着自己的帐户金额每天浮动几百甚至 几千元时,他对薪水的关注度自然会降低,原因很简单,薪水的几个百分点的所谓“上调”,可能还不如他们在股市里一天损益的零头。这导致的结果是,薪水原本 的激励性和约束性降低,也就是薪水本应起到的管理效用被弱化。具体到企业的管理,这是个很难被忽略的因素。

十 一年前,我一位同学就曾热烈地投身于股市,当时他刚从一家公司离职,我劝他赶快再找一家,他的回答是:“我现在每天可能赚的钱就顶得上一个月的工资,我干 嘛去上班?”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可能”赚的钱,而不是实际金额。这种机会的存在对于每一个个人而言当然是好事,但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就可能成为 头疼的问题了。后来,这位同学终于还是去了另一家公司上班,当然也是在其父母的苦苦哀求下,但大约是半年以后了。

事物的存在自有其合理性,比如股市的存在对于经济的发展当然是很有重要意义,然而,当事物的正面因素发挥着积极作用时,我们有时也不得不转到另一面去看一看,找出其中潜伏的一些消极因素,找到问题,才可能认真思考对策。

正 如前面所说的,在这里所说的房价、股市对“薪情”的影响都是基于心理层面的,并未站在宏观经济逻辑的角度,因为我们越来越发现,其实人更偏向于是一种情感 动物,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员工的期望值管理。既然房价和股市对员工的期望值产生了如此直接的影响,我们又怎能视而不见?

Blogged with Flock